您好,欢迎来到温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要……不要……”

发表日期:2016-11-23 作者:温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888295061
 什么是常识,常识有什么用,人们为什么经常会发现常识丢失了?

    常识体现着事物及发展的客观规律,它是人类文明的经验与教训之和,依靠它,人们对事物、对历史能作出正确判断和选择。

    既然是“常识”,也就和常理常情一样,自然而然地成为文明生活的常态,何以要“坚守”?因为常有人为私欲而颠覆常识,视遵守常识的人为障碍,那些反对常识的人要颠覆的是社会准则和文明习惯,他的“反常”非但没有吃苦头,还获得了利益,在功利的社会,这就会引导更多的人“反常”,从而拉低民族素质。

    我小时读《出师表》,自以为读懂了,看到诸葛亮宵衣旰食,忙得吐血,觉得他实在是不容易,刘氏王朝,全靠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果看到这样的人物还不敬重,读这样的文章还不感动,那就不可救药了。经典常读常新。稍长一些,再读《出师表》,觉得这真是一篇难做的文章,诸葛亮与刘禅的关系是复合的,既是叔侄,又为君臣,他可能预见了结局,却无可奈何,只好拼命硬干,不负初心。再后来当了教师,教《出师表》,有些学生不肯背诵,觉得没意思,我遂想到诸葛亮当年的难处,也许如同忠厚勤勉的先生劝导顽劣不开窍的学生,而这个“少一窍”的学生却又是他的领导,说轻了没用,说重了犯上。天下最难做的文章,诸葛亮做好了,这才是千古名文。

    年过不惑,我的朋友黄一龙有文章说到《出师表》的“亲贤臣远小人”,说这有什么了不得呀,和“要吃饭不要吃屎”是一个水平呀。二十年过去,犹如耳边惊雷。没错,这还真是个问题。不但“亲贤臣远小人”就这样,“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也是;推而广之,举凡中国古人云先贤曰,大多也是“要……不要……”一类的常识。

    可是,明明是简单的常识,为什么几百年上千年被说个不休,子曰诗云永远津津有味,一代代人膜拜不己?

    不要以为“要吃饭不要吃屎”基本常识不会被颠覆,自古以来,就不断有人挑战常识,指鹿为马,还会诡辩,他们会说“屎不是不能吃么,我吃了它一点,也没有啥”,从此要别人学习一分为二,从批“要吃饭不要吃屎”入手,顺带就颠覆了“亲贤臣远小人”,小人贤臣的标准也就要从动机效果以及阶级出身去评判,然后,“吃饭,还是吃屎”真的成了一个问题。

    我原来是想做问答题的,写着写着,不小心又走题了。

    没错,你猜对了,我本想谈谈教育界违背常识的怪像。对比诸如《出师表》之类的旧话,教育界的混乱及人们攻击常识与遵守常识的各种境况,也许会觉“要……不要……”这本经还得念下去。

    近年教育界忙于“创新”,因为官员要政绩,于是各地学校都在折腾“特色”,村村点火,处处冒烟:“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怪……”某校要求各班总结汇报“管理特色”,有高中班主任介绍的是:“家长协会”出台“奖励方案”,每门学科测验,排名每上升一位,奖励一元;虽然每次只得三元五元,因为测验多,进进退退,积少成多,“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发明了“激励机制”,班主任觉得他有了可以汇报的“特色”。我听不懂。且不说拿钱诱惑高中学生是什么低级把戏,这个“家长协会”是哪儿冒出来的,钱是哪儿出的,我兴趣不大;“家长协会”凭什么介入学校教学?这个“测验分数排名”是谁搞的,谁提供给家长的?遗憾,无人作答。

    有教导主任介绍她的学校老师敬业爱岗事迹:“周考”中发现了学生学习困难,老师每天从百忙中抽时间“辅导差生”。我也不懂。学校实行“月考”,已经很不像话了,这所学校怎么又发展到“周考”?每周考试,学生还有时间学习、思考么?还有,这个教导主任教龄也有20年了,怎么一口一个“差生”?

    问一个校长:既然你们“狠抓落实”推行了“高效课堂”,为什么课表仍然排得那么满,从天亮到天黑,学生一直在上课?这恰恰是地地道道的“低效课堂”。校长振振有词:课多,再加“高效”,学得更多。

    一些学校,不研究科学思维的培育,他们外行到视“批判思维”为洪水猛兽,认为是“西方的”,是“不稳定因素”,是“否定思维”,——我不知道这些学校有没有“思维”。

       明辨是非,免不了形成争论;然而,和反常识的对手论辩,不但耗费精力,也蠢——他已经“四七二十七”了,而且从中得到了不少好处,你何必苦口婆心地劝他“四七二十八”?相当一批跟着“四七二十七”亦步亦趋的,可能是真的没头脑;连一些教育学者也经过论证,认为在某种状态下需要一下这样的“四七二十七”了,——如此,还有什么可说的?该说的全都说过了,诸葛亮都“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了,你所能争取的,就是不睬他,远离他。我现在的希望,就是自己遵守常识。至于他们爱吃什么要吃什么,由他去,只是不要让他们强迫别人也装出津津有味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