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温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不妨将孩子游学进行到底

发表日期:2016-12-4 作者:温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888295061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发现,一个善于学习的人绝不会放弃从大自然中收获智慧,只有全身心走进大自然,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享受幸福人生。

从小到大,我一直生活在农村,就算到城里去,那也是屈指可数的。看透了家乡的山山水水,似乎在仰望中忘记了生命的意义。等到上了大学,与城里一些孩子交流,才发现自己见识是如何的浅陋,甚至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顿然自卑起来。我明白了,上学期间,为啥笔下没有大的境界,写出来的东西也不过草草收场而已。从那时起,我就在有意无意地补上到大自然走走这一课。当然,刚开始不能够走太远,只是在学校周围转圈,哪知道,走到哪里,都需要从最起码的生活常识补起,俨然就是一个知识肤浅的小人物。生活本来就是大大的书,只要你愿意,能够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一切,可惜的是,我们常常因为种种理由忘记了走进大自然。

后来,走上了教师岗位,我暗暗下决心,不再让自己的学习仅仅局限的课本内。心有所愿,金石为开,自然需要赋予行动,陆陆续续走东奔西,我渐渐算是开了眼界。没想到,许多同事在休息日时,也渐渐意识到与其在躲在家里做梦,不如到外面去看看。人就是这么奇怪,大自然就像一个吸引人的宝库,你不知不觉中会从中得到许多意外的收获。

知识的学习一旦接上了地气,生活的视野也会变得开阔起来。登黄山,走张家界,游九寨沟,玩西湖,……一路下去,生命从此有了亮色。恰巧,到如东景安初中去学习,有意思的是,孙刘华校长也主张学校要组织学生游学,目的就是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让知识学习从课本走向生活。

可能许多学校都不会轻易地让孩子游学,原因很简单,安全问题重如泰山,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能够省事又有什么不好呢?成日里在书海里遨游,就算熬出了高分,恐怕也是一个不折不扣地书呆子。我的人生经历很少的证明了这一切,只有走进大自然,你才能够真正理解知识所在的文化底蕴。

记得在学习《送东阳马生序》之时,我就纳闷了,为什么宋濂上学时面对大雪纷飞的天气,不待在家里好好读书,而要千里迢迢的攀山越岭,与贤者游?如今终于明白了,知识的学习不完全在课本,更需要与人交流,到大山明川中去学习,否则,只能是两脚书橱而已。不要说别人,就连掉书袋的陆游也强调:“汝欲果学诗,功夫在诗外”,更何况我们这些平庸之辈呢?

有人特别奇怪,我们的孩子为什么缺乏想象力,殊不知,没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又怎么谈得上更加幸福的人生呢?学习知识未必能够提升一个人的见识,只有走千里路,我们才能够在行走中找到知识的真谛。

作为一名家长,想要让孩子将来有出息,就应该支持学校或者自己组织游学活动。一方面,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加热爱大自然和人文景观,另一方面又反过来能够促进孩子不断地学习书本知识。课内外学习一旦融为一体,我们才能够让知识的学习变得有意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两千年前的孔夫子就明白,知识的学习除了传承更需要向生活学习。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党人不提倡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更在意关心国家命运,了解民生之疾苦。如果司马迁不能够游历大川名山,又怎么能够写出精彩纷呈的《史记》?柳宗元如果不到西山去游玩,又怎么能够放下个人得失,到民间去走走,写下名篇《捕蛇者说》?尽管范仲淹没有达到岳阳楼,但心中忘不下天下百姓,否则,《岳阳楼记》也不会至今传唱?

过去,人们喜欢津津乐道清朝康熙、乾隆屡屡走出皇宫,多次下江南,除了好大喜功,不就是希望更加接近民意。皇帝走到民间,才能够知道民生之多艰,难怪一些从百姓中走出来的开国皇帝,十之八九都特别的勤俭节约。当然,我们的教育未必就是让一个个孩子成为统治者,但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增加孩子的阅历,恐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一方面,我们的孩子能够从游学中激发其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这比单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恐怕来得更加直接。另一方面,站得高,看得远,我们能够从大自然的壮美中调节身心,热爱生活,让美丽的人生更加绚丽多彩。

游学不仅在于学习生活知识,更在于丰富一个人的阅历。如果一个人不愿意游历大山名川,说不定就像麻雀一样,只能拥有浅薄的生活。庄子《逍遥游》中就拿鲲鹏与蜩、学鸠进行对比,目的就在于表达人的境界有多高,显然与行万里路有很大关系。见多才能识广,如果仅仅是井底之蛙,恐怕就会夜郎自大,没办法欣赏生活本来的真味。

不要羡慕人家口如悬河,多思考,你到底走了多少路,拥有了多少阅历,一旦走出了一番天地,我们才能够看到更加精彩的风景。《西游记》人们似乎只关注九九八十一难,殊不知,沿途的风景才是师徒四人不断前行的动力,西天极乐世界才是努力的方向。任何人只要在世间活着,就应该如唐僧师徒那样,不断地经历磨难,但绝不会因为磨难而忘记欣赏风景,否则,人生又有几个不是无聊与无味呢?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游学,关键就在于人生就是在不断跋涉,如果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人只能愈来愈平庸。我发现,人生就是一个大大的圆圈,至于这个美丽的圆到底有多大,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往外走,才能够找到别有洞天的一切。俗话说“落叶归根”,但在智者眼里,我们只有学会走出去,才能够让平凡的人生变得不平凡起来。假如我们仅仅把目光锁定在无味的你争我夺上,整个世界就会缺乏春花秋月,夏云冬雪。生活就是如此,稍微放下尘世的包袱,多到大山明川去走走,在大自然中你可以看到人生的真谛。我不想恨别人,更不愿意被别人恨,殊不知,天地间,万物之所以能够自由自在的生长,不就是天地的宽容与温情吗?

智者从来都与大自然联系在一起,说不定,你在书本上绞尽脑汁想半天的问题,只要走进大自然,可能会迎刃而解。记得到浙西去游玩,那里就有彭祖的庙宇,据当地导游说,当时的记年与如今不一样,看上去彭祖活了八百岁,也不过是现在的一百多岁而已。试问,如果没有到实地去看看,又怎么可能了解到一切缘由呢?

事实上,孩子们对游学是特别欢迎的,只不过许多大人由于怕麻烦,要么选择忽略,要么选择反对。导致许多孩子从学校里走出来,俨然就是新的文盲,想来确实人生的一大悲哀。人本来就是大自然之子,又有什么理由不选择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呢?我特别羡慕金庸笔下的小说,大好山河,任由其驰骋,就连高深武功都蕴含着伟大的文化。不用多说,立大智者,十之八九都是愿意在山水中泼墨人生,只有那些无用的平庸之人,才会在斤斤计较中荒废美好岁月。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只有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会游学人生,长大后,才能够不断从大自然中获取力量,更好地经营自己,在超越自我的道路上开辟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