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温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教育幸福改革当以和为贵

发表日期:2016-12-28 作者:温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888295061

教育幸福改革当以和为贵

天地之间,和为贵,如果没有和,恐怕四时就会变乱,人心就会惶惶。人类历史长河,最幸福莫过于人与人之间和和气气,而不是整日里尔虞我诈,你争我夺。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你就会发现人们各尽所能,其乐融融,“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样的画面就是“和”的最美写真。物质的大丰富,然而,人与人之间不能和和气气,恐怕也不会带来多大的幸福。

和和气气恰恰是天地之间最宝贵的东西,如果人不能顺应自然地法则,就会无名火起,反而不利于生活的甜甜蜜蜜。人的悲哀在于不患寡而患不均,殊不知,只有真正做到人人平等,才能够带来人心的安定。正因为如此,汉代陈平尽管有不好的声誉,但汉高祖用而不疑。不就是陈平先生能够在利益上尽可能地做到公平。

同样,教育之所以火药味十足,无非是社会的缩影而已。有人曾经开玩笑说,有些教师特别小气,哪怕碗里少一块肉,都会浑身上下都不舒服。内心失去了平衡,就算再多的物质奖励,都会满足欲望的无止尽。佛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人为什么会苦,说到底就是丢弃了内心的平和,整日里在攀比中引起贪婪,最终不能够自拔,只能愈来愈痛苦。

人生在世,一切不过镜花水月,除了内心的平和,其他都是身外之物。可惜的是,有些人,就算嘴里说得自己如何高尚,笔下写得如何浪漫,可就是不能忘记自己,到头来,不过俗人沐猴而冠,贻笑大方矣。自命清高,骨子里依旧是虚荣在作怪,脚踏实地,人活得才会特别坦荡。

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主动到大自然中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你就会发现,生活本来不需要那么小气,只要你好,我好,大家好,哪怕条件艰苦一点,恐怕也会特别快乐与幸福。教育之和在于教师内心如何保持冲和之气,而不是满腹牢骚,似乎整个世界都对不起自己一样。

有人说,你近来写的文章似乎没有了多少火星,读下来平平淡淡的。也许人到四十,对是是非非开始见识真相,当然不会过分在意平日里的点点滴滴。感谢上天的启示,我终于明白,人一辈子不要恨任何人,更不要被任何人恨。如果能够在德性上坚守天地的法则,时不时仰望星天,你就会发现,天地这么广阔,又有什么必要为平日鸡毛蒜皮的事搞得满肚子皮相呢?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先生写下万余首诗,真正能够流传下来的,恰恰就是在特殊的心境中自然而然得到的文字。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学会忘我,真正做到放下一起,才能够让智慧的火花在幸福的教育过程中诞生。人生的悲哀喜欢斗气,似乎与一切都下去,自己才能够赢得更多利益。殊不知,活着到底为了什么,如果长期困兽欲斗,恐怕生活的质量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我们不要讲什么高调,说什么奉献、服务之类的话。如果真正做到忘我,你的一言一行都会不偏不倚。可以说,奉献啦,服务啦,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儿。我们老是在强调奉献、服务,实际上,依旧没办法放下自我,最终会因为得不到回报而苦恼。人生之苦,不在于身体与精神之劳形,而在于内心得不到控制,一味地被欲望所左右。

庄子曰“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人真正能够修炼到忘我的境界,你就会发现,整个世界就算在阴雨绵绵之时,都会从那逼人眼的绿意中找到生命前进的力量。大境界注定了大人生,我想,一辈子活着,需要一辈子修心养性,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够在开口说话之时,没有那股冲劲儿。宽容大度,人人都希望得到,可在特定的时候,我们又会忘于脑后,事后想想,又怎么能够不悲哀呢?修心养性的关键就在于平和的看待整个世界,而不是过分偏执,似乎天地都是围绕自己进行的。不知你们有没有发觉,一个人在历史长河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哪怕是那些英雄人物,一旦人类消失了,又怎么可能存在呢?如此想来,我们又何必过分在意得失呢?弹指一挥间,灰飞烟灭,我们愈是想要得到更多的东西,愈是觉得工作与生活是那么的痛苦,就像那可怜的蜗牛,只能背负着整个房屋前行。如果你是毛毛虫,当吃时吃,当睡时睡,说不定还能够化蛹为蝶,给大自然最美的风景呢?

许多人不以为然,说什么教师也是人,当然需要考虑柴米油盐酱醋茶,然而,我们老是把这一切挂在嘴边,恐怕会让糟糕的情绪影响工作的心情,想来又何必呢?有人痛苦的问一位大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幸福?”没想到大师的回答是“该干嘛干嘛”。我们有时就是不能够做到“该干嘛干嘛”,老是在一边想着似是而非的东西,可以肯定,生活质量肯定好不到哪里去。想入非非,这是人的弱点,我们老是渴望拥有别人的生活,殊不知,你的简简单单生活也是别人羡慕的对象。与自己的内心和谐相处,这样的修心养性迟早会给一个人带来无穷无尽的幸福。

走在大街上,真正脸色红润,幸福满满的人,都是懂得感恩、学会知足。绝不会整日里争来争去,看上去赢得了利益,失去的可能就是健康与生活质量。教师想要幸福起来,我认为就应该懂得控制内心,不被欲望迷失方向,可以说,你一旦内心平和起来,拿得起,放得下,看到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充满着温情。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就借莲花来说君子之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也就是说,一个人想要成为君子,就应该不随波逐流,不攀附权贵,内心贯通,外形挺直,这样,才能够立于天地之间,不至于有着猥琐的人生。

儒家一直强调中庸之道,可以说,这也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的关键。我们的民族想要继续向前走,就需要兼容并包,而不是或左或右。同样的,教育也应该讲究中庸之道,做到一张一弛,舒缓有度,而不是火急火燎,排斥一切不同的意见。我们的课程改革,能够真正意义上借助改革东风之人,恐怕也是凤毛麟角。原因就在于许多改革者不能够包罗万象,喜欢耍小性子,眼睛里容不下一点沙子。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人,然后才是内容,如果人的问题解决不了,就算改革内容再怎么合理,都没办法走得更远。我们的改革只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够赢得民心,最终带领一个团队走向辉煌。教育改革者有必要忘我,学会人尽其才,才能够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和为贵的关键就在于人心思定,我们只有把学校的考核制度公开、公正、公平,才能够让整个团队都知晓,到底应该向什么地方使劲。许多改革之所以失败,一方面是改革者没有容人之肚,另一方面,就是许多人不理解改革到底能不能给自己带来方便。如果改革建立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又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呢?

《易经·系辞下》云:“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的教育改革往往处于最困难之时,如果不改变,人与人只能更加痛苦与绝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够改变困境,让每个人重拾信心与尊严,看到希望与光明。如果我的改革不是带来方便,而是带来折腾与混乱,到头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改革的目的在于持久的和谐,为此,无论是美国的杜威先生,还是当下魏书生先生,都清一色地提倡民主管理。如果学校上上下下都能够忘我,考核制度尽可能在公正、公平、公开的道路上行驶,做到人心齐,就算泰山压顶,又有什么可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