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温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做不像老师的老师

发表日期:2017-2-27 作者:温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888295061
    老师太“老师”了就容易刻板,学生不喜欢,课也教得无趣。所以我认为有时候老师可以将身份转换为多种角色,不像老师,特别是在我们这些学生不像学生的中职学校,便能获得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教学效果,试举今天美术课堂上的两个例子。
     
      
1.讨饭老头
       头发很长时间没剪了,胡子也没刮,课前走到教室门口时忽然灵机一动,推开门不立即进去,而是夹着书、勾着腰靠在门边伸出右手微微煽动,提醒人的注意,嘴里嘟囔着“给一点吧”,就像常见的要钱要饭老人,学生都被逗笑了。我这不仅是开个玩笑活跃气氛,同时还有个想法:刚开学,很多学生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没走出来,听课注意力涣散,行为懒散,需要敲一敲,这是埋个伏笔。
        果然,上课大约10分钟后,有人忍不住玩起了手机,我自然是把手机收了上来。这孩子在美术课堂上经常三心二意,该改一改了。我由此时转换话题拉起家常来,说家长为她们前途的担忧,说家长劳动挣钱的辛苦,说珍惜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之幸福。我请她们设想一次独立求生活动,也就是不带零钱、零食,早上自己出门想办法用劳动来解决一天三餐,或做钟点工,或帮人洗锅刷碗等,没办法的就饿着,或者是为了填饱肚子厚着脸皮去讨饭,通过这次活动来体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明白生存之不易,要懂得感恩。我又告诉学生自己读师范时因家境贫寒,生活上总是省吃俭用,甚至拿学校发给的本就不多的菜票换零钱买书,因为只有好好读书才有未来。
        学生们经过这样的一番开导,听课认真多了,尤其是那个玩手机的孩子。手机收来也是个问题,还给学生要巧妙。下课前我故意问学生:“你们看这个手机怎么办,还,还是不还?”不少学生都说还给她,我借机说:“你看大家对你这么信任,今天的表现实在不该啊!请把手机拿去,再出现第二次就对不起同学们了!”学生拿回手机后,我又补充一句:“是不是要感谢你的姐们?怎么感谢?”她想了想,对着大家鞠了个躬,学生们都开心得很,做好人有成就感。
        我也不想做恶人,临走前故作神秘的地说:“你们不准把这事告诉班主任啊!”哈哈,用心也是良苦啊!
        2.做个助手
        从这学期起,我想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提高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并掌握阅读思考的基本方法,往届学生在二年级时这么做过,这算是提前了。这节课学的是平面构成的8种类型形式和特点,我要大家先自己图文结合仔细把课文看一遍,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明白后上讲台做老师给大家讲课,我做助手。
        等大家看完书后,我先示范一字一句抠字眼阅读,引导学生读进去、读仔细,先说清楚某种平面构成类型的概念和形式特点,再结合书本例图进行分析,加强直观印象,最后联系生活现象说明其出处和用处,给学生一个基本套路。学生做主角显然有些扭捏,有些紧张,讲课时丢的漏的有不少,我这个助手及时进行提醒和补充说明,师生互动合作,课堂蛮热闹的。
        最难得的是到葛微微同学的表现,她上台讲的是第六条立体样式,不仅告诉大家平面构成中“立体”是种错觉,还让大家把书本翻回上学期内容,联系近大远小的“透视”知识把平面构成中因形态大小的渐变产生立体的效果说得很清楚,她还能边说边画图,响亮的音调,大方的举止,灵活的教法,俨然一个小老师模样,引爆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葛微微这么有料是谁也没想到的,她给所有同学做了表率,也给了大家信心和勇气,幸亏搭建了这个平台让她有所展示和发挥。平时学生们仰视和依赖老师惯了,惰性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老师培养出来的,这一点我早就有认识,从前为此也写过多篇文章。我们的教学方式必须得改,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这关系着他们能否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关系着他们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着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
        
        就因为我们平时太过“老师”了,太居高临下了,师生总是处于不平等地位,学生失去了主体地位,个性和才能难以发挥,体验不到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导致厌学、逃学甚至失学,我们必须得反思。在基础教育阶段,为了应试老师不得不满堂灌输、拔苗助长,而职业学校的教学时空相对就自由得多,我们何不多尝试让学生像个老师,自己做个不像老师的老师呢?假如老师像家长,就能处心积虑地为学生的未来考虑,乐于付出,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力量和温暖;假如老师像同学,就可以从平视的角度理解学生,沟通思想,建立和谐的关系;假如老师像小学生,就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和潜能,更好地培养学习兴趣和责任意识;假如像个陌路人,在学生本该独立思考和创作时冷眼旁观,就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老师不像老师常是更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