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温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别让讲台成为教师的囚笼

发表日期:2017-5-10 作者:温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888295061

别让讲台成为教师的囚笼

巡视课堂,我发现,星星点点的有学生卖呆、做小动作,抬望眼,教师坐在讲台前正津津有味地说什么特别重要的内容。不知为啥,我总觉得这样的课堂可能要大打折扣,效果未必好到哪里去。

我们经常听到老师抱怨,有些问题自己不知道讲了多少遍,可极少数孩子愣是如对牛弹琴,一窍不通。到底原因出在哪儿,我想,大概在教与学上脱节是关键所在。事实上,听是一回事,学会又是另一回事,毕竟学习本来就需要一个过程,如果纯粹纸上谈兵,没有实践操作,恐怕很难在学业上有所长进。问题是,我们从听开始,就出现了尴尬,教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却不关注坐在下面的学情,又怎么可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呢?

有人把学习的效果归结为课堂模式出了问题,似乎只要课堂发生了改变,效果一定会超过预期。殊不知,真正的原因恰恰在于课堂管理出了问题,如果我们的教师不能时刻关注学习动态,可以肯定,无论如何改变课堂,效果都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为什么不同的人按照同样的教案去实施,效果却千差万别呢?如果全面审视课堂,就会发现,管理到底是否到位才是关键。我觉得,一个教师,他从一开始就特别在意孩子的学情,只要出现一点游离于课堂之外的事儿,立马会受到应有的惩罚。久而久之,上课愈来愈变得专注起来,用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的话说:“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与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学习如聚光灯,只有专注于一点,才能够做到无坚不摧。我们之所以在课堂上出现千差万别,固然与到底有没有关注学情有直接的联系。

当然了,一个教师,他天生就是一个善于驾驭课堂的能手,知道最大限度地激励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往往能够产生更大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教师只有真正意义上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了解其学情,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把讲台作为自己的囚笼,似乎一点都不能够逾越半步,殊不知,只有真正意义上走出讲台,才能更好地了解学情。试问,一个只知道看天花板,不知低头走到学生中间去,又怎么可能让教与学融为一体呢?三尺讲台,不由自主地成为许多教师无形中与学生隔阂的障碍物,那是多么可怕的红线呀!

魏书生先生主张走到学生中间去,竟然在教室后面摆上了办公桌,不在于怎么样监督,而是更大限度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新时代的课程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改课,如果教师依旧躲在三尺讲台的禁区不能自拔,又怎么可能让课程改革得到实实在在发展呢?

正因为如此,有些学校主张废除讲台,让课改真正摊入深水区。从课程改革的实效上说,只有敢于打破师生的界限,让彼此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平等起来,才能真正让课堂碰撞智慧。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会游离于课堂之外,说白了,就在于教师依旧没办法从高高在上的台面走下来,似乎走到孩子中间去,自己就没有了尊严一般。随着多元化社会的到来,我们常常会愈来愈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毕竟,孩子认识世界的途径变多了。毋庸置疑,过去那种单纯的照本宣科时代已经消失,只有认识到如何与孩子们平等对话,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至高境界。

韩愈说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知识的学习中,本来就不存在谁是权威的问题,而是需要在知识与真理的探究路上走出一个阳光大道来。孩子们未必喜欢那些自以为高人一等的教师,只有真正把知识本身抬举得高高的,一切知识才可能在解决过程中享受快乐。

许多时候,我们仅仅停留在如何教,即怎么样把知识送进孩子们的大脑中,然后准确无误地在试卷答出来。一张试卷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在无形中削弱了知识探究的动力。人类社会想要进一步发展,不在于记住多少知识,而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创新的领域。如果人类仅仅局限于已有知识的记忆,而不去审视知识到底如何,可以肯定,我们很难在新的领域开拓新的未来。

三尺讲台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教师的行为,恰恰给师生之间造成了裂痕,如果课堂内容不精彩,就有可能出现教师讲,学生不愿意听的情景。我想,如果没有高频率的测试,不知多少课堂,孩子会打瞌睡呢?如今依旧是教师决定一切,假如让学生来选择教师,可能有些教师能不能站在讲台上都成问题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教师有必要从讲台上走出来,主动平等对待孩子,把知识的探究作为最大的快乐,如此才能够使课堂时时充满幸福,洋溢着快乐。

也许在走出讲台的同时,我们可能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就像《西游记》里孙悟空画了一个圈圈,没想到唐僧、猪八戒等人却不在意,总是想着离开,最终吃尽了圈圈的苦头。事实上,人生就是一个大大的圆圈,如果不愿意走出圈圈,生活可能无忧无虑,但到底能不能西天取经成功,那就很难说了。走出讲台,到底是失败还是成功,谁都无法打包票,正如有教师说,这么多年过来了,何必折腾自己呢?

讲台的存在与否,我们没有必要过分争议对与错,但从心底有必要忘却其存在,多到孩子中间去走走,说不定就会在不知不觉了解孩子,进而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最终在相互合作探究中碰撞火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