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温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谁来解开《我只是个孩子》痛苦迷局?

发表日期:2017-5-14 作者:温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888295061

谁来解开《我只是个孩子》痛苦迷局?

一个九岁的孩子在舞台上,用帅气的吉他,弹出了当代孩子的心声,引起了社会的反思,似乎教育随着歌声飞扬又走上了风浪口上。教育到底要不要适应社会的丛林法则,如果从人类生存与生活的角度出发,没有人否认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依旧在左右着社会的点点滴滴。

人的历史,从来都是文明与竞争交织在一起,理想的憧憬和现实的残酷,只有真正认识到位,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找到平衡点,不至于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我只是个孩子》之所以打动人的心房,似乎在告诫世人,孩子的童年神圣不可侵犯,千万不能够因分数、考级等世俗的评价而忽略了教育本身的规律。“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许多人在口头上不敢说,但在行动上似乎谁都不能落后。为啥呢,没有谁希望自己落后,只有脆弱者才甘愿堕落,在少壮之时不努力,等到了夕阳西下之时,空悲切又有什么用呢?

《我只是个孩子》,许多人在为着动容之时,极容易误解,当下的教育竞争没有任何道理,绝对是扼杀孩子个性的刽子手。殊不知,社会的竞争之激烈,没有谁可以忽视,只有正视可能面临的种种可能性,才能够在未来的生存中立于不败之地。

读二月河先生撰写的《康熙大帝》,这位一代雄主,八岁起就坐在高高的权力位置上,干着本来不属于自己年龄应该干的事儿,如果不能快速成长起来,恐怕说不定就会成为辅政大臣的傀儡。历史上,许多可怜的儿皇帝,之所以成为老辣大臣的掌上玩物,说到底就是没有认识到社会斗争的残酷性,躲在深宫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是有老太监向小太监传授经验,想要牢牢掌握权力,就要让皇帝浑身上下都舒服,久而久之,没有了正确判断能力,自然任凭小人摆布,最终成为社会唾弃之人。

现在的教育,矛盾性异常突出,一方面,大人渴望孩子通过学习出人头地,将来有一个理想的生活;另一方面,大人又不希望孩子吃苦耐劳,哪怕经受了一点点的挫折,就会异常烦躁,责怪社会教育如何不地道。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一面抨击教育,一面又擂起虎妈狼爸的战鼓,搞得别人看不懂孩子教育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人人都能够平和地看待孩子教育,又怎么可能存在屡禁不止的择校热和补课热。也许有人把一切教育问题归结为可怕的排名,殊不知,我们到底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恐怕许多人都特别迷茫,一方面希望孩子有一个美丽的童年,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孩子在同龄人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家有儿女,可怜天下父母心,似乎有谈不完的话题,如果在同龄人的竞争中不能脱颖而出,又有几个大人能够淡然处之呢?

许多大人宁可在社会上吃尽苦头,受尽非人的虐待,恐怕也不会两眼冒金花,浑身不自在。假如接到学校的电话,说自家的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往往会火冒三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为什么许多孩子不希望学校开家长会,关键问题就是残酷的排名让大人无地自容,恨不得地底下有一个裂缝,自己可以钻进去。难怪一些孩子产生错觉,误以为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儿,完全为了大人的面子而战。

《我只是个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人的攀比心理,无论是隔壁家的学霸考了第一,还是王大妈的孙女钢琴又过了十级,都真实再现了当下普遍的教育现状。大人又何尝不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但大人之间的攀比决定了孩子不可能保持无忧无虑的生活,忽略了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可以说,孩子们失去了美好的童年,一方面固然是大人不能淡定看待竞争,另一方面也是社会竞争残酷现实所逼迫。也许有人会列举出一些成功人士,他们没有上所谓的名牌大学,竟然在社会上杀出一条血路,走上了成功之路。殊不知,一个人的成功绝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在其背后隐藏着一些秘密,只不过没有人愿意说出来而已。我们的孩子,他们无论如何学习与生活,最终都要走向社会,不可避免地接受激烈竞争的洗礼,如果不能在学习之时出类拔萃,又怎么可能披荆斩棘,开创属于自己的成功之道呢?学习到底有没有用?我认为学校教育不过是提供各种选择,只有真正的意志坚定,不被学习与生活所吓倒的人,才能成就美丽的明天。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在辽阔的大草原上,狼群为什么特别强大,就在于坚韧的忍耐力和冷静的智慧,如果狼群没有了这些,相信可怕的草原早已让其消失殆尽。在生物界,一切懦弱衰老都会随时面临死亡,只有人类在竞争的同时对弱者还保持一定的怜悯。可惜的是,职场如战场,只要想在其中有所作为,就要含着眼泪,咬紧牙关,花费更多的心思,才能独占鳌头,展现别样的风采。

大人在尝尽人间的酸甜苦辣之后,不希望自家孩子在今后的社会中败下阵来,会一个劲儿地寄希望其学更多的本领,考取一流的学校,闯出光明的未来。不要偏执地责备大人,他们心底明镜似的,固然不可否认虚荣心在作怪,但从孩子的未来可能面临的困境来看,学习与生存在左右着教育的一切。许多大人喜欢贬低自家的孩子,似乎别人家的孩子无所不能,殊不知,真正的教育却在于大人与孩子之间畅意交流,而不是相互的嘲讽与指责。

《我只是个孩子》,可怜的大人没有真正说服孩子,只是简单粗暴地在命令。因为从早到晚忙碌的生活,我们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与孩子和风细雨的交流,所以孩子们在莫名恐惧之中学习与生活,当然会觉得生活如此痛苦不堪与无奈又无聊。

我觉得教育不能离开理性的沟通,孩子们可以唱《我只是个孩子》,殊不知大人也可以唱《我渴望什么样的生活》,每个人都在问,“到底谁来拯救”。在竞争面前,大人只有主动与孩子走在一起,遇到困难与挫折,不是相互抱怨与指责,而是相互帮助与安慰,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任何人都会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

如果大人置孩子的心声于不顾,在一个劲儿地让其干不情愿的事儿,孩子却在一边抱怨大人如何不讲人情,就有可能让双方的裂痕愈来愈深。一旦形同陌路,话不投机半句多,就会让亲情的和谐没有了着力点,教育又怎么可能走向良性循环呢?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中,都会不由自主地被不良情绪所包围。我们只有相互理解,正常沟通,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学习与生活中,找到可以稍微喘口气的港湾来。我认为,孩子不是害怕学习,而是讨厌大人的喋喋不休与无情的冷漠。孩子在学校里,早早地去,很晚才能回来,本希望大人能够和颜悦色,我们不但没有给予其应有的安慰,而是送去了可怕的讽刺与谩骂。

我想,许多孩子的学习成绩之所以一落千丈,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是大人一手造成的。如果大人与孩子之间能手拉手,心连心,就会彼此鼓劲,分析问题所在,共同想办法,一起战胜困难与挫折,又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