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温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孩子的学习动力源到底在何处?

发表日期:2017-5-21 作者:温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888295061

孩子的学习动力源到底在何处?

“孩子学习没劲了,到底该怎么办?”许多家长在长期陪读中,每每烂头焦额时,不免要问。

在学习过程中,大人总想着以最好的激励措施来促进孩子学习,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我们这方面的工作想的太多,五花八门。殊不知,再怎么巧妙的方法,都有实效性,等到一阵风过后,一切似乎都陷入到了尴尬的局面:随便你如何激烈,孩子不再买账。家长焦急,老师无奈,教育只能在无奈中苦苦煎熬。

孩子学习没劲了,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如果连问题本身都搞不清楚,恐怕很难让孩子在积极四射的心态中快乐学习。孩子的学习为啥没劲儿,我觉得有必要考虑学习到底为谁的问题。试问,学习为了谁,如果我们的外在激烈不能让孩子正确认识,就会带来无论如何激励,都无济于事的悲惨局面。

学习为了谁,从学习的重点站来判断,当然是为了学习者本人。我们一些孩子之所以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就是搞不清楚学习到底为谁服务?他们在大人千方百计地刺激下,误以为学习不是自己,而是为老师和家长的。大人不由自主地为孩子的学习好坏而或喜或悲,只要成绩优秀,全家人都乐呵呵,哪怕有一点点退步,所有人都板着脸,似乎天要塌下来一般。实际上,学习不是为了大人,而是为了自己有一个好的未来。

从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可以看到,我们无论是谁,想要将来有出息,学习时期有必要坚持勤奋与刻苦,千万不能懈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学习时期,如果不能憋足一口气,我们很难在遇到困难时一往无前。

在当下激烈竞争的年代,孩子如果认识不明确,就会学习特别痛苦,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我们遇到一些孩子,他们的天资未必差到哪里去,就是不能正确认识学习到底为了谁,只要有了一点点挫伤,就会自暴自弃,不知到底该不该继续努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孩子想要在心智上得到锻炼,我认为大人从小就要与孩子说清楚,学习不是大人的事儿,完全是自己的事儿。作为大人,我们不是什么决定者,而是帮助者而已。

一些孩子,他们如果认识产生了偏差,就会把大人的外在奖励变成理所当然。有家长抱怨道:“小孩子与自己吵架,没想到,孩子急了,撂挑子说,再不奖励,就不帮助你学了”。实际上,许多大人,他们在孩子们取得进步时容易忘乎所以,似乎不奖励一些,似乎对不起孩子的努力。奖励如果让孩子产生了误判,我想,还不如不奖励为妙。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孩子愈来愈对大人的奖励不屑一顾,原因就在于长期的奖励,孩子似乎见怪不怪,当然没有多少吸引力了。我认为,真正的奖励不能完全决定于大人,而应该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拥有成功与责任,只有不断强化成功感与责任意识,才能培养一个真正能顶天立地的新新人类。

我们的学习到底为了谁,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学习主体到底如何才能激发自身的潜能。从哲学的思维角度出发,我发现,决定一个人学习到底能走多远的,往往是外因与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殊不知,真正发挥作用的恰恰是内因。如果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算外界的刺激再怎么花样繁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恐怕都没办法发挥持久的作用。

我们不是天真地希望利用外界的刺激来带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外部的刺激转化为内在的需要,变成孩子自觉行动,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教育作用。许多大人都在反反复复问自己,在孩子问题上花费的精力实在太多了,怎么就没有多大的作用呢?或者刚开始有用,后来就没办法发挥作用呢?实际上,孩子之所以能够坚持学习,不在于外界到底给了多少,而是内在到底渴望什么。

学习在于内在的需要,大人有必要从小就与孩子讲清楚,而不是无原则的外在奖励。实际上,孩子的成长,不在于我们到底给了多少,而是在大人与孩子相处过程中,如何约定好规则,怎么样更好地达成一致。只有彼此双方目标明确,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人之学习,从心理学角度判断,到底动机在何处?为什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就是在无意中让学习成为自己内在的需要。可以说,在学习之时,只要你内在需要进步,无论吃多少苦,受多少累,都不会显得那么的痛苦。相反,只有一些学习目标不明确,错误地认为学习是为大人服务的,才会在稍微增加一点难度与压力之时变得痛苦不堪起来。

大人不妨以身试法,多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多交流如何战胜困难,走出一番天地的。孩子们不希望大人高谈阔论,需要在交流中如何解决问题。我想,大人与孩子之间只有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相互之间理解与宽容,才会在困难来临之际,不会畏畏缩缩,反而能一往无前,走向成功。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认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时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一个人只有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地创造成功,才能孕育更多的成功。如果屡战屡败,就算意志再怎么坚定,都会身心疲惫,不知到底该怎么办才算个头。不是有孩子在失败之后,特别颓丧吗?我想主要问题就在于失败不是一个孩子想要得到的,如果大人给予的不是帮助,而是责备,恐怕再怎么努力的孩子,都会变得牢骚满腹起来。

孩子毕竟就是孩子,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在失败之后,能保持淡定。再说了,有些大人,不也是害怕失败,否则,又怎么会面对一个个任务,总喜欢选择回避或者推卸的呢?几米说得好:“小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在一个人成长道路上,大人是原件,孩子不过是复印件,如果孩子的学习出现了问题,大人不要把责任推得开开的,有必要从自身寻找原因。试问,自己工作马马虎虎,遇到困难就唉声叹气,又何谈教育子女如何的一流呢?

人活一口气,就在于不断激发自身潜能,无论在学习或者工作中遇到啥困难,大人有时不免烦躁不堪,似乎比登天还难。殊不知,这种不良的学习与工作情绪在无意中会影响孩子的人生判断,只有养成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才能让孩子在无意中种下坚忍不拔的种子,学习才能愈学愈有滋味。

不要指望孩子的学习能永远一帆风顺,大人随时都要做好孩子万一失败的准备。只有在孩子面临失败之时,大人能心清如水,冷静地帮助其分析,多进行鼓励,多提供一些战胜困难的方法。说不定在今后的学习中,孩子才能大胆向前走,不至于缩手缩脚,后背直冒冷汗。

成功与坚持不可分开,我们的孩子从心底都渴望与成功相伴,只不过,在失败来临之时,大人与孩子没有正确认识,最终却被失败占据了上风,渐渐失去了信心,又怎么会再次走向成功呢?

成功之路充满着艰辛,需要大人与孩子携起手来,不抱怨,不放弃,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哪怕阻力再大,我们都会从失败的藩篱中杀出一道血路,进而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与幸福,又有啥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