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温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教育工作应该无为而无不为

发表日期:2017-5-21 作者:温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888295061

教育工作就像雾霾天气,周围迷迷糊糊,分不清东南西北,如果处于迷宫中不能自拔,可以肯定,一切都是“云深不知归处,自愿身在此山中”。我们只有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在无为与无不为中从容穿梭,才能够拥有幸福教育人生。

古代先哲特别聪明,在广阔的天地间,常常能够找到人生的真谛,不至于乱了分寸,反而能够在简陋的生活中快乐起来。老子无疑是智者中的智者,他认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正因为能够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终在复杂多变的世界里逍遥自在。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不能够逍遥自在,更多的原因在于不能处理无为与无不为的关系,整日里忙忙碌碌,到底为了什么,恐怕自己都搞不清楚。“无为而无不为”,如果没有智慧,有时会在无为时有为,有为时反而不知道怎么为,只能抱怨周围环境的不是,学习与工作又怎么可能快乐与幸福呢?

作为教师,我们的教育工作特别杂而乱,有必要区分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忙而不乱,难怪有些人整日里乐呵呵的,另外一些人成天愁眉苦脸。教育工作的无为与无不为,其根本点在于到底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上得到进步。教师未必需要事事自己做主,有必要在遇到一些事儿之前仔细思量,这事我们的孩子可以单独完成吗?试问,在球场上的运动员,如果我们的教练事事包办,不愿意放手,恐怕累死了也不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一些一流的教练,他们往往在技术上给予指导,心理上给予疏导,在规定的范围内允许队员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最终挖掘其潜能,达到竞技的最高水平。许多平庸的教练,可能曾经是出色的球员,但转换了角色,却不敢放手,导致队员在赛场上战战兢兢,动作变形,又怎么可能正常发挥呢?

教师有时就是平庸的教练,什么都要管,完全不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性与创造性。不是什么事儿都要管吗?可以肯定,手边的大事小事会特别多,愈是如此,愈是忙乱,又怎么可能从容面对呢?

教师的不为在于能够交给学生的事儿,自己绝不做主,而是尽可能培养更多的帮手,让许多来自学生中间的事儿又消失在学生中。我认为,教师适当地懒一点,有利于孩子培养能力,而不是什么事儿都抢在前面,完全忘记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孩子就是奇怪,你能够给其信任,往往会带来力量,只要挖掘潜能,许多事儿都会消失在无形之中。当下,课改的核心就是如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不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完全是填鸭式教学方式。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益于教师的大胆放手,而不是如管家婆那样,整日里乱作为。说不定,孩子一旦养成了依赖性,事事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如果遇到一些生活小事,就有可能手忙脚乱,害得老师也跟在后面焦头烂额。无论接手什么样的班级,我第一时间会观察手边的学生,给一些合适的孩子任免官职,再进行适当的培训,以最快的速度让其成为小助手。刚开始,可能在干事的时候,新手上任难免手忙脚乱,犯一些错误,只要你静下心来,给予支持与指导。不用多长时间,你就会发现,这些孩子在遇到许多事儿时,心底就有了信念,反而能够从容应对。记得有一次,我做班主任,正在开会,有学生报告说,班上一个孩子一路奔跑,没想到撞到了教室外的柱子上了,头破流血了。我一愣,没想到孩子说,没事儿,已经有几个孩子送其到医院去了。来到医院,我发现,几个孩子一脸的轻松,有的打电话给家长,有的送孩子到医院,有的到办公室找老师,……没想到,头破相的孩子父母一脸感谢,说学校处理特别及时。

后来想想,如果当时学生没有自主管理能力,说不定教室里就会乱糟糟的,反而不知所措。等到找到我开会的地方,说不定小事就会变成大事,孩子就会流更多的血。教师的无为,我认为是建立在学生自主管理的基础上,而不是什么事儿都管,导致孩子没有自理能力。如今所谓的独生子女问题,说到底就是我们大人管得太宽、太多,乃至于孩子不知道到底如何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不是有这样的笑话,说在《非诚勿扰》栏目里,一个女孩子张嘴闭嘴都是我妈怎么说,似乎一切都是母亲做主的。殊不知,看似笑话在现实中却存在着,我们大人愈是事无巨细的管理,孩子愈是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教师的无为,在一定程度上就应该让孩子更好地在做人、学习上做到自理,而不是被老师管束并指挥着。魏书生先生提出的学习民主管理,李希贵先生提出的学生自主管理,无一例外地都在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被迫的学习与生活。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练,只是在孩子需要帮助时给予支持,否则,教怎么会为了不教呢?

说到这里,我们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说什么既然孩子什么都自己来,那么要老师干嘛?殊不知,教师到底需要在什么方面有为,才能够适应当下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认为首先,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千万不能够成为照本宣科的平庸之人。许多教师之所以在孩子面前没有威信,说到底依旧是自己在学问上存在问题,他们整日里只知道让学生学习,就是没有去思考,到底如何提升自我的学科素养。

人一辈子,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而不是故步自封,忘记了学问、学问,贵在有疑而问,不是到底讲了多少死知识,而是如何从获取知识中享受快乐。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学成于思毁于随”,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广大教师能够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需要在学问上走得更远。有人把教师比作摆渡者,我不认同,更愿意把教师比作导游,领着一群孩子欣赏知识之山的风景,不仅成长孩子,更需要提升教师学科素养。如果我们不知道自我精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会愈来愈落伍,更不上形势,成为孩子唾弃的对象。当然了,教师也是吃青春饭的,如果不能够时刻在学科素养上下功夫,说不定就会随着记忆力的下降,自己愈来愈糟糕,最终只能凭着经验办事。正因为如此,许多曾经教学质量特别好的教师,等到了五十岁之后,就会一脸茫然,心有余力也会不足了。

在学问上,我认为教师应该是一个杂家,在许多领域都能够知晓,才能够成为孩子心中的偶像。有人不明白,我凭什么需要每天写点什么,不为别的,一方面在写作上熟能生巧,另一方面,就是希望得到一些发表的机会,让学科素养得到提升,从而建立自己在学问上拥有威信。当然了,教师想要成为一名称职的教练,我认为有必要在教育技能上下功夫,那就需要不断地阅读教育前沿的理论知识,不断地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来指导当下的工作,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指导者与帮助者。

教师的有为的目的依旧是为了孩子能够有为,只有孩子有为起来,教师才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无为起来。有为与无为的智慧转换,教师如此下去,教育教学生活才能够更加从容幸福起来,学生的生活又怎么可能不美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