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温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让课程改革幸福运作起来

发表日期:2017-5-22 作者:温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888295061

课程改革年年都在做,到底产生了多大的作用,恐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让广大师生幸福,我想,这样的改革有必要继续下去。

我反对排除一切的不正确思想,只有真正意义上把课程改革与现实巧妙嫁接起来,才能够让课改在学校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教育管理者千万不能够因为改革过程中的种种挫折而悲观绝望,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才能够让校园沐浴在阳光下,享受快乐的教育教学。

然而,当下的改革,十之八九都形成了错误的思维,那就是非此即彼,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到兼容并包。海纳百川才能成其大,我发现,一流的课程改革者需要包罗万象,而不是遇到不同的思想或者行为方式,就选择排斥,不想办法融会起来。可以说,没有包容性的改革就算取得了表面上的文章,可实质上到底能够走多远,在一定程度上很值得怀疑。

“穷则思变”,任何一个学校管理者,想要在当下的激烈竞争中走得更远,都要在教育思想与形式上做出改变。一切按部就班,不思改变,我想,学校很难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突破。一流的学校,肯定都会想办法改变课堂,让师生从课程改革中获得幸福。可惜的是,许多学校的改革都是邯郸学步,不怎么在意眼前的实情,到头来,就算做出了改变,恐怕十之八九都是半途而废的居多。

课程改革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渐变的过程,而不是雷声大,雨点小,否则,这样的改革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我相信,一流的改革一定来自优秀教师点子的汇集,绝不是教育管理者或者专家躲在办公室杜撰的结果。我强调课程改革的包容性,在一定意义上就在乎每个课程组织者、参与者的理解性差异,尤其是反对者的声音。如果我们老是排斥不同的声音,一意孤行,就算再好的策略,都很难落实到位。北京大学为什么能够享誉全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与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兼容并包有直接的关系。我们的课程改革不要老是否定传统存在的意义,而应该在甄别传统的基础上做出改变,让改革的过程能够大胆设想,又能够稳中求进。

许多课程改革缺乏一定的包容性,乃至于刚刚诞生,就带来许多的反对者。人心齐,改革才能够存在希望,如果大家伙都不理解,课程改革又有什么意义呢?有人说的好,课程改革一定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君子共同想办法推行的结果,而不是相互算计,只知道争名夺利。没有人希望课程改革失败,但又特别担心课程改革带给自己许多麻烦。原因就在于时间不等人,我们的孩子不能够折腾。只有选择循序渐进,咬定青松不放松,才有可能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找到鲜花与阳光。

课程改革者不一定要校园里每个人都同一个步骤,而是允许存在不同的步伐,才有可能做到条条大路通罗马。也许不在一线的人可能不知道,我们哪怕一点点改变都会给周围的人带来非议,原因就在于一个人习惯于已有的方式,只要出现差异,都会怀疑,自己到底行不行。也就是说,我们的课程改革不是给人带来恐惧,而是让人觉得方便、快乐与幸福。

课程改革的意义不在于繁琐,而是通过思想的转变和形式的改变,让更多的人理解与支持,最终得到成功与幸福。从一定意义上说,成功的课程改革应该是寓教于乐,而不是特别的痛苦与折磨。我喜欢听到老师们爽朗的说话声,更希望看到孩子们幸福的笑容。如果校园里成日里疲于应付,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可以肯定这样的改革是未必初衷的。我的课程改革有必要回归到教育的本质,而不是在功利主义的漩涡里迷失方向。我们的课程改革为什么一直在争议中进行,说白了,就是没有回归到教育的本质。

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只有时刻想到如何让教育的实施者与受益者得到帮助,我们才能够想出一些可操作性的措施来。可以说,在推行任何一项措施之时,都要反反复复思考,学校上上下下可能存在的态度,然后尽可能吸取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我们才能够确保课程改革稳步前进。

人的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我们老是想着用一个成熟的模式来解决一切矛盾,这本身就是愚蠢的,没有办法实现的。成功的教育管理者,他不会因为课程改革的不完善而放弃改革,也不会因为暂时性的成功而忘乎所以,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随时完善改革过程,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给广大师生插上成功与幸福的翅膀。

我认为,课程改革需要学习者与实践者,而不需要空谈者与幻想者,如果心中没有广大师生,就会特别轻率地推行一些措施,只能带来的是混乱与失败。也就是说,一线教师从来不缺乏经验,但缺乏的是总结与提升。教育改革者有必要时刻到教师中间去,到学生中间去,就是希望发现一些比较可操作的教法与学法,进而带领一个团队走向成功。

无论什么样的学校,都存在形形色色的人,如果我们整日里躲在办公室里生闷气,想来很难取得突破。一流的改革者一定是一线优秀教师的最佳支持者,而不是以一言堂来强迫所有的人都服从,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读万卷书,作为教育改革者,我们能够看到自身的不足;行万里路,作为教育行动者,我们能够听到前进中存在的不同意见。

我发现,许多改革纯粹在形式上做花样,而不是在实质上给予广大师生以幸福,就算影响再大,恐怕也不会持久。课程改革需要教育实践者耐得住寂寞,而不是渴望一朝成名天下知。许多课改之所以急急而来,无趣消失,就是我们的改革者本身存在问题,太希望丰功伟绩了。我们的课程改革就像在河边钓鱼一样,不要轰轰烈烈,需要的更多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切都围绕师生幸福做文章,时不时追寻教育的真谛,你就会摆正课程改革师生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一意孤行,不考虑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困惑,这样的改革愈多,愈是不利于教育正常发展。我反对一些教育官僚,在台上大呼小叫,自己又不在一线教学,看上去一套一套的,可真正又有什么作用呢?就算到外面学习,也不过是一叶障目,根本没有看到人家在热闹的背后还存在的东西,到头来,往往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更好地采集来自一线教师的好的方法,让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在对与错中走极端。一些地方的改革,要么否定课改带来的效果,俨然又走到老路上去了,要么剑走偏锋,一个劲儿地在搞课改,就是不能够及时反思,到头来,教师痛苦,学生的学业不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又有什么幸福可言呢?

课程改革的宗旨一定是思想承载着多种形式,而不是生搬硬套,只选择狭隘,似乎只有一个样式,完全是新时代的样板戏,这样下去,又有谁喜欢呢?课程改革的形式多样性才能够给其可持续发展带来动力与活力,如果僵化思维,完全以权势压人,我想,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真正合格的课程改革者,在改革过程中,做到兼容并包,形式多样,才能够让学校上上下下形成趋于一致的声音,这才是学校走上正轨的标志,否则,哪怕喊破喉咙,那也是穷折腾,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

在阳光下,我与同事们一起奔跑在操场上,相信在课改的道路上一定会争取更多的同行者,那样,幸福的校园就会在蓝天下快乐发展,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