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温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 正文

技术转移办公室为成果转化提速

发表日期:2018-5-2 作者:温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888295061

近日,教育部科技司、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在内的12所高校将率先建设技术转移办公室,这对于解决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在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今天,清华大学等高校着力建设技术转移办公室,可谓一项高校、企业、科技产业园、社会投资人多方共赢的得力举措。

据《2016年中国专利交易运营研究报告——中国企业及中国高校篇》显示,近年来,我国高校无论是科研经费与专职科研人员队伍规模还是专利授权量与专利转让数,都在持续增加。其中,高校发明专利年授权量在2003年—2014年10年间增长了17倍,2016年更是高达121981件。但遗憾的是,作为衡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重要指标之一的专利转让率,却一直持续低迷,2015年甚至仅达到2.74%;2016年度略微改观,也不过是3.63%;2011年度达到峰值的4.97%,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之低由此可见一斑。大量专利申请下来后被“束之高阁”直至失效,从而形成了高校一方面“专利数量多、增幅快,核心专利实施率高”,另一方面“专利维护期短、失效量大,实施率和转让率低”的尴尬局面。

据教育部科技司、清华大学联合发布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战略研究》资料显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已超过17%,“双一流”高校的这一比率大致在22.48%—23.87%之间,尽管远高于媒体所报道的5%左右,但不容忽视的是,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这一比率尚有很大的差距。譬如,同期的斯坦福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率稳定在45%左右。可见,当前我国高校专利转让与技术转移转化存在很大程度的脱钩,亟须针对当前制约成果转化的难点、堵点,采取若干具体举措,有效释放科技成果转化潜力。

造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长期低迷的原因较为复杂。笔者对天津地区18所高校所进行的调研发现,“缺乏成果转化方面的专业人才(72.99%)”“科研人员缺乏成果转化意识(62.82%)”“产权制度不健全,收益分配不合理(58.57%)”“科研人员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55.08%)”“鼓励成果转化的制度不完善(50.08%)”等因素,分别位居被调查者反响最大的前几位。另外,“缺乏信息渠道、管理经验不足、成果转化资金短缺、市场信息不对称、手续过于烦琐”等也阻碍着高校科研工作者市场化自己的科研成果。释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潜力,当务之急是借助“技术转移办公室”这个机构平台,准确把握当前阻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系列因素。应该说,技术转移办公室对于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意义非凡,这一点在美国、日本、瑞士、新加坡、法国、德国、韩国等世界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已是比较成熟的经验。笔者调研发现,韩国的延世大学、高丽大学、汉阳大学、成均馆大学等高校都成立了类似于“技术转移办公室”的专门机构,极大加快了成果转化的速度。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无形资产处置使用等须报教育部、财政部备案审批,此流程烦琐,时间较长。正因为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看到了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高校科研成果“身居深巷无人识”、企业界及投资人对高校先进前沿科技成果“望眼欲穿无缘见”的局面,12所高校在教育部科技司主导下率先建设技术转移办公室,旨在“让专业人做专业的事,把科学家解放出来,也让科学家利益得到相应的体现”。

尽管国家近些年出台了一些文件,从实施办法细则、政策责任主体、责权划分等方面,为高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操作指南。例如,此次12所高校将率先建设技术转移办公室,就是从实施主体和机构运营等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精神的具体举措。但是,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迫在眉睫的是加快培养具备和熟悉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知识及流程的专业人才。同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引导科研人员摒除陈旧观念,树立成果意识和成果转化意识,并将上述的各级各类法律规章制度和文件贯彻落实,健全产权制度,改革和完善现行的高校科研人员薪酬分配体系,突出科研贡献率在薪酬结构中的比重,如此才有望更快缩短与世界一流高校的差距。